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2023-02-17 09:31: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农耕时代,人们根据日月运行的位置、天气的变化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自然现象,创立了“二十四节气”,从而引申出四时规律,并将两节气相交之日确立为“节日”。它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潜移默化地渗透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鲜明的传承性。作为人类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亦为其谱写了无数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词佳作,这些赞颂节日的诗词无不暗示着古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崇敬与文化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与此同时,文化自信事关国家的繁荣兴盛,具有深沉、持久的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输入,许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逐渐淡化,对于节日深层内涵的认识较为缺乏,传统节日面临沦为无意义的空洞符号的危险。因此,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弘扬传统文化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获取的成本极大降低,同时,信息冗余与娱乐过剩伴随着物质水平的增长,激发了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追求。传统节日的表现形式在通讯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后获得了愈发便捷与多元的传承途径,其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亟待散发新的意义。思考如何以新形式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让传统节日适应现代社会中的审美需求,进而作为载体孕育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呈现形式,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意义上,当代艺术设计有可能也有必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新时代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与艺术设计

放眼近代历史的发展,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灿若繁星的文艺佳作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彰显并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重要的是,好的文艺总是扎根于传统、时代与日常生活之中,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展。自古至今,文化总是会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进行传播,从而产出了浩如烟海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节气等场景、元素一直在中国文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代的诗词歌赋、乐曲吟诵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表述的是诗人欧阳修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则描写了陆游在除夕之夜为迎接新年而做的准备;“东方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白玉蟾的一首《立春》暗示了春天的悄悄到来。

对于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而言,如何更好地发掘传统节日文化作为表达符号与设计元素的意义,仍然值得我们思考。艺术设计作为当代文化的核心构成,对于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重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报、服装、logo、广告、产品包装等设计实践活动不仅在功能性与商业性的维度上服务于社会,其背后的创作理念、文化元素与价值观念也在日常生产与消费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接触到这些设计作品的人。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与人文价值的传统节日也恰恰在这个意义上有待成为当代艺术设计实践的文化源泉之一。二者的结合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生命力,也为创新艺术设计、彰显具有民族与时代特色的审美提供了重要契机。

美术院校的传统节日

设计实践

当下,国内众多的美术院校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发挥艺术学科特色与学生专业所长,将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融合。而当代大学生是未来艺术设计人才的主力军,如何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把传统节日作为美学资源,融入艺术教育中,培养具有开创性的设计师,对于未来的艺术设计行业至关重要。纵观国内众多美术院校的育人实践,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传统节日融入艺术设计教育。

首先是创立品牌队伍。以品牌为抓手,能够强化队伍意识,提升师生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开设“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设计工作坊,选择将传统节日作为载体,以节日海报、节日文创的设计形式再现节日历史故事,从而提升当代设计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追求;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团队通过《画说节气》栏目,对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视觉符号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设计,将其作为创意元素融入插画创作,展现了艺术设计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后带来的兼具传统与时代特色的独特魅力。

其次是挖掘育人元素。众多美术院校将传统节日设计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使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探索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使思政育人在当下社会展现出新的方式与方法。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认识、感知传统节日的缘起和寄寓,体会视觉符号背后的价值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传承自觉,凸显了文化育人的实效。此外,设计作品通过线上新媒体平台进行报道,线下展览宣传,使校内外师生、社会人士都能感受到传统节日与设计思维互相碰撞产生的力量,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第三是组织校园设计实践。充分挖掘校园作为育人与设计实践的主阵地,在教师设计指导的过程中,同学们回归传统,围绕历史概念、标志符号、诗词歌赋、传统习俗等维度进行思考,尝试着如何用东方设计元素来讲故事,从当代设计的视角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设计元素及文化内涵,理解古人对节日的思考与感受,形成古今对话,为作品注入新鲜活力。美术院校通过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设计作品,拓展当代设计创新的高度和视觉传达的广度,在寻求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之间关联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学习平台。

最后是引导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或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将产出的插画、平面设计作品融入服饰或制作成各类文创产品,把课堂中的设计带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产教融合,获得一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为学生成为未来设计师的职业道路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使设计艺术作品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将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社会。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传统节日的复兴关系到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延续。对于当代艺术设计而言,传统节日的价值不止于探索具有民族与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更为其在新时代焕发强大生命力与感染力提供了创作元素与美学源泉,其题中之意,在于在当代中国的设计实践中实现传统与技术、时代与生活的深度整合,打造体现中国传统、时代风貌与世界语言的可持续设计文化。当前国内美术院校的探索始于艺术教育,却也希冀可以面向全社会寻得更多的同路人。

来源:中国文化报
艺术家Artist
  • 祁海峰

    祁海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 李明久

    李明久,1939年生,吉林榆树人,号长白山人,踏山者,别署抱山馆主,蹊园老人。

  • 刘金凯

    刘金凯号蕤山堂主,河北肃宁人,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张立农

    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馆长(院长),河北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汉风

    汉风,本名郝荣国,1957年生。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