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题:电视节目《中国考古大会》:重塑当代考古重要意义,呈现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新华社记者白瀛
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时一年策划制作的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自11月20日开播以来,受到各界关注。
《中国考古大会》运用空间探秘、专家解读、实景记录、全息影像等多种形式,聚焦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陕西西安唐长安城遗址等12大考古遗址,呈现百年来考古工作对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说,节目中12个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遗址,都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脉络,展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及其对世界的贡献,是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浓缩写照。
《中国考古大会》以“发现发掘、整理阐释、保护传承”为叙事线,邀请“考古推广人”通过空间探秘与任务解锁,联结考古场景,复现历史图景,营造身临其境的考古氛围体验,在权威考古专家的伴随式解读下,向观众全景展现中国考古事业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反映中国考古工作背后所承载的时代价值、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文化传播中心副研究员乔玉说,节目以遗址为中心来叙事,更全面地展现了考古发掘和研究,为活化历史场景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节目中精心设置了体验环节,引导观众感受文明创造和发展之美。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公众考古学中心执行主任王涛说,节目将考古发现、研究成果、活化展示、文化传承四方面逐一呈现、紧密结合,既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让大众更好地理解考古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说,《中国考古大会》带领大众走近沉默的山、嶙峋的岸、孤寂的塔,走近一代代考古人细心翻动过的土地,通过情景化叙事、沉浸式空间和文化场建构,重塑当代考古的重要意义,呈现中华文明的璀璨绚烂,从视觉观感、话语碰撞、思维认知、情感积累等各个角度都充分调动了受众的主体意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严艾雯说,看完第一期节目收获良多。“玉器雕刻师对良渚玉雕技术进行了现场还原,体现了人们为传承历史、传播文明作出的努力,他们传承与守护的坚定姿态令人动容。”
有网友评论:“对于考古,我一直是个路人,有对神秘和古老的好奇,但却不愿意深究也不懂得该怎样接近。但这次的考古大会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考古学这么有趣、这么生动、这么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