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砖是模印或刻画的有画像或花纹的砖。从考古发掘来看,我国的画像砖历史从战国到宋元,持续绽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工匠们在塑造这些画像砖时,以现实社会作为蓝本,融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仙凡幽明之间”形象地映现了古人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方方方面。
采桑画像砖 高台县博物馆藏
5月2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本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了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精品及相关文物,通过“图画天地”“生活百态”“宁平降福”三个单元258件(套)彩绘画像砖及相关文物的展示解读,真实反映了古代河西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精神面貌,生动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由此迸发的艺术创造力。
不同历史时期的画像砖描绘出我国古人生活的一幅幅历史画面,而其中最为“出彩”的,则是河西走廊地区的彩绘画像砖。河西地区文化厚重,在东起永昌、高台,西至酒泉、嘉峪关、敦煌等绵延近百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集中分布着大量魏晋壁画砖墓,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大量彩绘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神仙异兽、桑蚕农耕、出行射猎、宴饮起居、百戏娱乐、服饰车舆、建筑居所等多种题材,而且大多一砖一画、一砖一景,艺术风格活泼鲜明、构图巧妙生动、线条奔放飞动,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融汇共生的民族特色。
“图画天地”板块的画像砖描绘的是古人想象中的神话世界,体现了古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此次展览的开卷之作是一块魏晋时期的伏羲画像砖,1991年于甘肃省敦煌市佛爷庙墓群出土。伏羲和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此画像砖呈方形,四周饰白色边框。画面中央用白色涂底、彩绘一伏羲图像。伏羲人首蛇身,右手持规,头戴山形冠,胸部有日轮,中有呈飞翔状墨鸟,为传说中运载日至日出的阳鸟,又称金乌。
“生活百态”部分的画像砖描绘了古人耕种畜牧、车马出行、庖厨宴饮、弈棋奏乐等多姿多彩的生活细节,趣味生动。如坞堡射鸟画像砖是魏晋时期的画像砖,该砖左侧绘一坞堡,坞堡正中有门,墙上设有垛口。坞堡外绘一高大树木,树枝上有两只黑鸟停留,树下男子正在引弓射鸟。射鸟是承自汉代画像的重要题材。据学者研究,春季地气始通应耕地,夹在其中的射鸟图或是为了驱赶桑树上的鸟,或是为开春气、通万物的礼仪性射鸟行为。羌女送行画像砖1993年在果园西沟村六组墓葬M7出土。该砖描绘了一男子骑于白花色骏马上回望,一女子面露愁容,作依依惜别状。女子长发披肩,身着圆领浅地裘氅,长裙袭地,身背挎壶站立送行,有学者认为这是羌族女性的形象,是河西地区民族融合、通婚的体现。
“宁平降幅”板块集中展示位于墓穴后室的画像砖,主要描绘墓主的内寝、武备和象征财富的绢帛等,同时寄托生者对死者的眷恋哀思和美好祝愿。仕女开箱画像砖自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苦水口1号墓出土。图以白色为底色,彩绘一女子开箱取衣物的情景。
策展人陈克双介绍,这批彩绘画像砖主要是在平面涂上白垩,然后勾红框,再勾勒形象、填充颜色。“彩绘画像砖的画面非常漂亮生动,艺术感很强,反映出了魏晋时期,承接汉画传统之后的中国艺术的走向,另一方面,它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信息,使得这个展览相当有意义。”陈克双表示。(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