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一个不存在傲慢与偏见的画家。受到上帝的眷顾,他们那么魅力四射、与众不同,也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孤高自傲,对很多人、事乃至艺术存在偏见。
不管一个画家为人多么低调谦和,但骨子里都孤高自傲。即使浅层次意识和道德修养提醒自己要和光同尘,要以人为师,内心仍然把自己与大众区分开来。自我以及敬仰之外的他人,被内心命名为大众、小市民、俗人、庸人,甚至愚人,而自己——一位画家,是高贵的,跟他们是不一样的人。意识必然反映到态度、表情和举止。内心的孤高自傲自然外化为傲慢。于是,画家一般都有交友洁癖,甚至日常生活中和谁打交道都有选择与规避。庸俗、低劣之人为他们所厌恶,遇到“档次”不高的人,往往敬而远之,懒得与之说一句话,甚至拂袖而去。对自我艺术的高度自信也会不自觉地自高自大起来,有时目空一切。然而,现实的碰壁又常常让画家自尊受挫从而不时产生自卑感,于是很多画家不得不承受自卑和自傲的双重炙烤。
如果把画家磨成粉,粉里也带着傲慢。即使饥不果腹,颠沛流离,伸手要饭也保持着傲慢的心态:“我不是叫花子,而是生不逢时的画家。”在叩响门扉的一刻,普通叫花子会说:“可怜可怜我吧,三天没吃饭了。”而画家会说:“给俩馒头吧,我给您画幅画,我的画是很值钱的,您收藏起来以后一定会增值。”普通人要到饭身心都会满足;而画家接到施舍,肚子饱了,心理会更难过。施舍的好心人,在普通叫花子心里是高高在上的活菩萨;在艺术家心里是好心的老百姓。老百姓就是普通人、俗世中人,与自己——一个艺术家,哪怕是要饭的艺术家仍然不能相提并论。
傲慢出于自我认知的高贵,而高贵是学识、涵养、道德的统一,要想达到高贵,则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因此艺术家大多洁身自好,做事有底线。所以画家的傲慢也并非一无是处。
画家的傲慢要想举例子比比皆是,但是拿来在这里讲总是不妥。还是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最近在练习画国画,当做一种业余爱好。我的一位画家好朋友批评我画鸟太细致,不够写意。有道理,我点头称是。因为是初学,我非常乐意让别人给指点指点。日前,他传来一张图片,是一只小鸟,说初学者画这类简单的小鸟比较好,有禅意又好看。朋友为我着想我心里很温暖,但是我不买账,因为这只小鸟引不起我想画的冲动。我跟他开玩笑:“这家伙在干嘛?抓着树枝仰着头使劲,它便秘吗?”而且心里想:“这只鸟还没有我画的好看呀?”看吧,原来我对他批评我画鸟画得不好早就“怀恨在心”了,自己都没有察觉。这是不是一种傲慢?看来我还没有成为画家,已经有了画家的臭毛病。
偏见,对于画家来说是一定的。因为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理解,而且对此深信不疑。这种理解具有排他性,因此对于自己审美和思想体系之外的事物往往存在认知上的偏见。画家看别人的作品,一眼就看出很多毛病,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对自己绘画中的问题却往往不自觉,为什么呢?因为老鸹落在猪身上,看不见自己黑呀。这里难道没有偏见吗?自己建立的认知体系,日复一日得到心理暗示,使之渐渐膨胀、延展,填满了内心,以至于壮大成了一种信仰、一种心灵支柱。一旦坍塌,心灵就成了一片废墟,这对于他们是致命的伤害。他们冥冥中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近乎本能地捍卫着自己的艺术世界,永远不敢打破自己的信仰,哪怕有一万个人拍砖,一万个人说你不行,一万个人说你这样画出不来,他们仍然自我、自信,心里在说:“不是我的艺术不行,是你们不懂我,不懂我的艺术。”然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试想如果没有这种貌似固执地坚守,后果不堪设想。一种可能就是颓废放弃,不再从事艺术行业;一种就是接纳别人的意见,跟着别人的审美和思想走,改头换面,最后找不到自我,造成心灵恐慌和迷茫。非神经了不可。所以画家的偏见也情有可原。
除了艺术上的偏见,画家在看人看事方面也往往偏执、拧巴,容易误解,缺乏客观、全面和通达的思维。也许是对一件事太专注了,便削弱了社交的能力吧。
在交流艺术思想方面,画家们之间存在着无形的张力。一方对别人的艺术看法很多,且不乏偏见成分,这种偏见也许正是由于自己的傲慢造成的;而被指出问题的一方从内心就是排斥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大部分因素就是偏见与傲慢。于是傲慢与偏见简直就是画家难以避免的痼疾。
画家们有时候也三五成群在一起玩,但是他们一般不互相指点对方艺术。有时搞笔会或者写生,难免聚在一起探讨,但是往往会从理论上和美术史上谈,不会具体地就某一作品某一人风格去谈。即使谈也不深入谈。其实他们内心都对别人的艺术有很多的见解。不当面点评别人的绘画,原因不是不真诚,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艺术的完成是画家的心理建设过程,改变一个人的心理过程是很难的。先不说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对,就是对,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也不一定能真正的帮助到朋友,甚至会起副作用。毕竟画家感到迷惘迷失方向是最可怕的事情。事实上,就算画家们之间探讨艺术,互提建议,效果也往往不好,提者小心翼翼,听者心有所想、违心迎合。最终根本没有实际意义。所以画家的艺术世界只能靠自己独立建造。譬如怎么扭腰动屁股,才能调整好秋裤的角度,使自己舒服,还是得画家自己来。
其实有些技术上的毛病不重要,画家虽然听不进劝,但是却大多善于观察,喜欢“逢场做贼”,也喜欢自己揣摩,因为画家对自己的羽毛是最爱惜的,他有能力自我完善。重要的是画家需要找到那个艺术升华的点,为伊消得人憔,这往往是画家们殚精竭虑的根本。
傲慢与偏见在画家身上杂糅,其原因也没有办法条分缕析讲清楚。但是我愿意接受画家的傲慢,喜欢他们有趣的个性;我也愿意接受他们的偏见,欣赏他们独特的思想。因为我已经中了一种奇毒,对画家的毛病可以无限包容,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感受,他们把美传递出来,其心灵一定绚丽多彩,一定纯真正直,一定温暖柔软。此毒没有解药,我甘愿沉沦。也许,有人说,很多画家也很不堪,并没有那么高洁。我想说那样的人不配做画家,他们不是真正的画家。画家是这钟灵毓秀的世界创造的最美好的生灵。
然而,傲慢与偏见绝不是优点,画家们有很多通病,傲慢与偏见就是一种典型的画家病。
有很多画家同时也是很棒的艺术评论家,他们不但会指点别人的艺术,还会写很长的稿子大谈特谈。他们突破了狭隘的思想,他们能够从艺术理论、艺术史,从艺术风格、艺术技巧等等方面系统地观察评价一个人的艺术。而且根本不怕落一个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名声。(这里不包括不懂装懂、胡诌八砍、附庸风雅,一谈关键就捉襟见肘的无耻之徒。)所以,他们才是牛人,他们才是艺术评论家。才是普通画家成不了的人。擅长艺术评论的画家,以及爱让别人狠狠评论自己的画家,不管其艺术造诣如何,其艺术风格往往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的,因为那是厚重思考和丰富观察的积淀。
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艺术家需要自己的坚持,但是不应该自我封闭。完全自我,艺术评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要知道人类艺术的进步,艺术评论功不可没。画家们不是不需要互相批评和借鉴,而是需要更透彻更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的批评。
从这个角度看,画家的傲慢与偏见其实是应该矫正和克服的。每一个画家都应该会作艺术评论也善于领会批评。不管发不发表文章,能够从一定高度剖析自己的艺术,对其他有价值的艺术也能做全面、系统、尽量客观的评价,这是一个画家应该具备的理论修养。希望可爱的画家们能够自省、矫正,做更有情怀、更有胸怀、更有修养、更有成就的艺术家。最好能兼做一个善于辩证思考的艺术评论家。
文后小记:
发表这篇文章我是有顾虑的。指出画家的缺点,会不会遭到画家们的反感?我很喜欢花儿,所以很怕花儿不喜欢我。他们见了我扭过头去我会很难过。
文章中这些完全有感而发、自我抒情式的一家之言,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不成熟、不科学、不客观的,会不会引来嘲笑甚至是拍砖?
朱德群说:艺术家要尊重自己的感觉。所以,管他呢,写了就写了。反正我们的艺术批评氛围不够热闹,来根棍子搅和搅和添不了好也至少能添点乱。手榴弹扔出去,我堵住耳朵藏起来就是了。
作者简介:
付聪,80后,做过多年新闻记者,现为河北人民出版社编辑。